余映潮老师在b站的讲座,内容很多,整理如下。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 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初中学段可将一般的记叙文、游记、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新闻作品、 寓言故事等视为记叙文的教学。
图片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回忆往事类”作品,如《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等。
图片
二:记叙文的能力训练点1.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要重点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实践学法,注重精读、略读、 默读、浏览能力的训练,注重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教学。 2.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能够理清记叙的顺序, 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 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
图片
3.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要非常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要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或者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 4.记叙文的阅读要教学, 要进行大量的语知识、文学知识的教育。如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不同课文的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知识、篇式、段式、 句式知识等。 5.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要特别关注记叙文表现手法知识的顺势渗透,如描写、抒情; 铺垫、照应;衬托、渲染、对比、详写、略写、实写、虚写、 文中线索、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三:记叙文教学的基本思维1. 扣住训练重点,防止活动单一。不同文章训练的重点不一样,不可能一篇文章解决所有问题,教学设计前,要思考这篇文章的独特价值,训练重点。如:新闻主要着眼于“文体知识”,《春》主要是“朗读品析”,《济南的冬天》主要是“精段品析”,《雨的四季》则是“自读训练”,《秋天的怀念》侧重“整体品析”。这提醒我们,语文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收获就好。有些文段重点赏析,有些文段交给学生赏析,有些可以直接略过。我的疑惑: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训练重点,这个训练重点是固定好不能改变的?还是可以根据需求自行确定?2. 充分利用课文的教育教学资源。3. 核心内容是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四:关注几组关系1. 自读与教读。教材编写有自读和教读课文,我的理解是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学习自读课文。余老师认为,自读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安排大量、整块的时间,主要由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课堂实践活动。这和我以前理解的有出入,自读课文也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只不过更多地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提大的方向。自读课文的基本读法是:说一说,品一品,背一背。2. 长文与短文余老师将课本中一千五百字以上的文章,定义为“长文”,我们要学会“长文短教”,其中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就是“选点精读”,不需要按部就班,每个段落都讲到。余老师举了《老王》的例子,重点赏析语言和最后一段,明白作者为什么“愧怍”。短文着眼于“整体反复”,以《飞天凌空》为例,“美美地朗读课文,评点批注,写作微文,收获知识”。这里我不懂为何是整体反复,就应该前面都加了“美美地”三个字吗,明明是四个不同方面的训练点啊。3. 专项与综合专项即课文阅读中进行专门训练的某种内容或某个技法或某项活动。这是日常阅读教学中基本上被忽视的重要内容。 这类型的文章着眼于“专项训练”,如《紫藤萝瀑布》可以当成“语言学用课”,读美文,学美词,赏美句,背美段,充分利用课文,学习高雅的语言。综合即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课堂上有概说,有朗读, 有识记,有圈画,有品析,有背诵,有微写,积累笔记。关注综合训练是最能够让教师摆脱答问式教学的陈旧习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有教学设计的科学思维,还要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精美而实在的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